中國船舶融資銀行開疆拓土的背后
2013-02-27 17:06:39 來源:上海航運交易所 編輯:國際船舶網(wǎng) 我有話要說
自從2010年10月中國拋出50億美元巨額貸款給希臘船東在中國造船以來,業(yè)界對于中資銀行撐起西方傳統(tǒng)船舶融資銀行撤出航運市場所留下的半邊天寄予厚望。有傳言稱,中國對于希臘的貸款額度經(jīng)雙方非公開磋商后可能翻番,市場預測遠高于50億美元。
從本質(zhì)上說,中國拋出巨額貸款主要目的在于支持國內(nèi)造船企業(yè)走出困境而非中國銀行向全球船舶融資銀行大佬靠攏的宣言書。業(yè)內(nèi)人士分析,與此前預期相反,中國在船舶融資領域的腳步似乎正在放慢,這令船東和業(yè)內(nèi)分析人士頗感不安。然而,有一點可以肯定,中資銀行并沒有拋棄航運業(yè),反而不斷開拓新的領地,且更具市場競爭力。
有數(shù)據(jù)表明,2009年至今,中資借貸機構針對約40個國外船東提供的航運貸款規(guī)模估計在130億美元,盡管這個數(shù)據(jù)不大,但絕對不可忽視。
從整個船舶融資市場的份額來說,希臘船東拿走了近1/3的貸款,應該算是最大贏家,但其與中國融資機構簽訂的貸款合同總額僅約15億美元。
這也許表明,老牌希臘船東對于簽合約、造新船還持謹慎態(tài)度,也或許這些行業(yè)大佬另有籌錢之道。另一方面,這也意味著中資銀行對特殊行業(yè)的貸款并非裹足不前,相反,對于選擇在中國船廠造船的信譽良好的船東和投資者仍然歡迎。
從單個公司來說,部分融資額度十分搶眼,合同總額10億美元及以上的公司有來寶集團(Noble Group),淡水河谷,伊朗國家油輪公司(NITC)和德國船東Peter Dohle.
全球知名融資顧問和融資安排公司歐陸集團(Eurofin Group)指出,盡管中資銀行開始考慮為部分中國制造的二手船舶交易提供融資,但主要貸款僅用于在中國船廠造船之用。
集團董事長Anthony Zolotas表示,事實上,迄今為止中資銀行的所有船舶融資貸款對象幾乎都是航運業(yè)的大佬級公司,而這些公司大都可以從其傳統(tǒng)融資銀行那里籌到貸款。
因此,可以預見中國在未來數(shù)月、抑或是幾年中將擴大融資對象的范圍,逐步放開對運營良好且具有優(yōu)良貸款記錄的中小型航企的貸款門檻。
最近,一批資質(zhì)良好的大型航企獲得了中資銀行的二度“寵幸”.丹麥船東J. Lauritzen在此前向中資銀行籌得2.67億美元一攬子貸款用于建造油輪和液化天然氣船的基礎上再度獲得7500萬美元的長期貸款。
與此同時,中國進出口銀行很可能為Angelicoussis航運集團(Angelicoussis Shipping Group, ASG)在上海外高橋船廠(位置 評論 新聞)建造三艘超大型油輪提供資金支持,另外,國開行對Laskaridis航運公司打造系列散貨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也將慷慨解囊。這兩家公司無一例外此前都曾獲得中國政策性銀行的貸款。
中資銀行的這一貸款模式并非一成不變,對于中小航企的貸款小門正徐徐打開。中資銀行與一家希臘后起新秀就新造兩艘集裝箱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的融資正展開談判。除此之外,最近一宗融資案例來自國開行與希臘托馬斯兄弟航運公司(Tomasos Brothers)簽署的一份建造一批化學品/成品油輪合同。
另外,托馬斯公司或?qū)⒊蔀槭准覜]有中介機構介入而獲得中國雙邊貸款的船公司,以往情況下,要獲得中資銀行貸款,要么西方船舶融資銀行介入,要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(Sinosure)充當?shù)谌健?/p>
中資銀行有義務支持國內(nèi)造船企業(yè),同時這也是走向世界船舶融資大舞臺中央的良機,況且目前融資成本相對歷史平均水平完全可以接受,另外西方同行的淡出給中資銀行留下足夠的寬松競爭環(huán)境,因此,可以相信,在不遠的將來,中資銀行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,通過開疆拓土,提升行業(yè)競爭力,必將成為船舶融資市場的重要一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