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州免费在线播放_亚洲成年网在线观看黄_免费一级毛毛片_午夜高清无码性爱视频

首頁 > 新聞 > 綜合 > 船舷內外 > 正文

我們需要怎樣的航運中心?

2014-02-21 17:15:12   來源:第一財經日報      編輯:國際船舶網   我有話要說

在定位清晰的條件下實現國際化的接軌,加上中國內地的巨大市場,才能吸引航運服務業(yè)在上海的集聚,補足原有的短板,逐步形成國際航運中心。

上海走在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路上,進展如何?而在上海自貿區(qū)建設的大背景下,又該如何在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方面發(fā)力?

五年前,國務院頒布了2009年第19號文件:“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(fā)展現代服務業(yè)和先進制造業(yè),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”,上海乃至全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熱潮,從政府到民間,從碼頭前沿到高等學府,到處聽到的都是國際航運中心這個字眼,或者“全球航運資源配置權”、“國際航運市場話語權”、“航運游戲規(guī)則制定者”等等。天津、青島、廣州、廈門等其他港口城市也仿效上海,要建設國際航運中心,各地紛紛成立航運交易所、信息中心、研究中心等機構。

上海在港口和集疏運體系的建設上確實花了大本錢,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。據上海市交通港口局最新統計數據,上海港2013年貨物吞吐量完成7.76億噸,集裝箱吞吐量完成3361.7萬標準箱,全港貨物吞吐量連創(chuàng)歷史新高,集裝箱吞吐量繼續(xù)保持世界第一。從現代港口的要求看,上海原本并非一個天然良港,長江口航道的水深限制曾把上海壓制在香港的喂給港地位,而洋山則是一個孤懸海外且沒有防波堤的人工海港,長江沿線各省的貨物由內河貨船運抵長江口,必須在河港碼頭中轉后再改用海船運往近在咫尺的洋山港,為此上海擬建至大洋山的公路鐵路兩用橋。

在這個問題上,江蘇憑借巨大的工業(yè)實力和長江天然航道,以太倉為龍頭,結合江陰、張家港和常熟,建立了蘇州組合港,爭搶貨源的意圖比較明顯;而浙江則不僅擁有豐厚工業(yè)資源的腹地,而且憑借寧波北侖天然的港灣和優(yōu)越的地理位置,結合對岸舟山港的天然遮蔽海區(qū),具備大型散貨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中轉的優(yōu)越條件,對上海港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。

可見上海成為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來之不易。

成績背后的滯后

在此,筆者要說的是,在硬環(huán)境取得的成績背后,是軟環(huán)境方面的滯后。

將近五年過去了,盡管媒體一直在宣傳上海在港口及集疏運體系建設上取得的輝煌業(yè)績,吞吐量確實也屢創(chuàng)新高,但關于國際航運中心的熱度已經明顯下降。

其實,吞吐量第一并不是國際航運中心的必要條件,而僅僅是港口綜合實力的重要但非唯一的指標。從19號文件的內容看,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概念應該包含兩個不同層面的內涵:一是以整個世界航運市場為背景,以倫敦、新加坡等公認的航運中心為參照物,旨在爭取更多全球航運話語權的國際航運中心功能建設,是一個無需依托港口、更加倚重人才集聚、制度和環(huán)境接軌、產品創(chuàng)新的軟環(huán)境建設工程;二是以提高上海的港口綜合實力為目標,在不斷提高港口硬實力的同時,提升圍繞港口和船舶的航運服務業(yè)水平和規(guī)模。

為什么轟轟烈烈喊了五年,只見到深水碼頭和縱橫交錯的道路、跨海大橋及高架橋,卻不見那個傳說中的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中心出現?

顯然,航運中心不是政府能“建設”出來的,而是自然形成的,倫敦就是典型的例子。就像美食街一樣,凡是自然形成的,生意就特別好。

當然也有例外,新加坡國際航運中心就是在政府引導和培育下,人工催生的一個新興國際航運中心。

新加坡政府在引導和培育航運服務業(yè)、航運人才在新加坡的集聚上,確實采取了積極有為的政策。但是,新加坡政府并沒有去成立各式各樣的航運事業(yè)單位,更沒有違反國際航運市場慣例去施行什么新制度,而是為各國航商創(chuàng)造出了一個低稅、高效、公平、自由的經商環(huán)境,兼顧了中小企業(yè)和跨國公司的不同需要,吸引了各種層次的航商在新加坡集聚,航運交易隨即也在新加坡落地;充分利用英語和英國法在航運實務中的地位,令新加坡與世界航運社會緊密相連,并成為亞洲地區(qū)海事仲裁的新亮點;發(fā)揮市場機制在甄選人才上的自然作用,廣納各國實務人才,令新加坡成為航運人才的集聚洼地。

總之,新加坡的航運政策和制度設計以客戶需求為導向,最大程度上滿足航商的需求,沒有逸出市場主導的框架。